分类
外匯交易平台排名

期权卖方的事后风控

扫二维码 3分钟在线开户 佣金低福利多

【期权时代】期权卖方的事后风控:Delta 对冲的实例讲解及有效性分析

Tr.Days 是交易天数;Tr.Hours 是交易日的交易时间;Minutes 是模拟股价生成的时间间隔,也是每次 Delta 对冲的时间间隔。如果 Tr.Days 是 20,Tr.Hours 是 4,Minutes 是 10,则一个交易日将会产生24(Tr.Hours×60/Minutes= 期权卖方的事后风控 4×60/10=24)个数据,20 天就会有 480 个模拟标的资产、期货价格、期权价格。“未来实际”指未来波动率。未来波动率预测值是 通过模拟的标的资产价格计算得出的。

隐含波动率虽然设置为 40%,但也可以根据偏好设置。预测值都是对到期之前的波动率进行预测的数据。这些波动率的预测值对判断期权价格被高估/低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预测值(50%)>隐含波动率(40%) ⇒买入看涨(看跌)期权+卖出(买入)期货

在期权交易中,需要各种各样的希腊值数据,计算这些数据最重要的参数就是波动率。其关键在于代入哪一种波动率,有些人代入隐含波动率,有些人代入历史波动率。

后面的 Delta、Gamma、Theta 等希腊值的计算中我们将使用预测值的数据,比如,期初交易员将标的资产的波动率设置为 30%,那么在计算 Delta 等希腊值数据的时候就会将 30%代入 B-S 期权公式中。

“理论价格”是把未来波动率代入计算出来的理论价格,但并不是把预测值代入波动率公式计算出来的理论值。用隐含波动率体现的市场价格与用未来波动率体现出的适当价格之间的差距对 Delta 对冲交易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模拟交易 1:预测值(30%)=未来波动率(30%)

在模拟实验中,假设隐含波动率为 40%,预测值为 30%,对应的是卖出看涨期权+买入期货组合。预测值与未来波动率完全吻合是非常少见的情况。如果 nPaths (表示至今为止反复模拟交易的次数)设置为 30,我们来看一下 30 个可能的股价路径中的某一个路径的标的资产变动与交易损益,如下图所示。

图中左边纵轴是标的资产价格,右边纵轴表示收益,损益曲线用点线表示, 标的资产价格用实线表示。标的资产价格从 3500 元开始到 4006.84 元结束。投资组合的收益在开始时为 0 元,到期时为 36.43 元。

看涨期权的行权价格是 3600 元,期权价格从 118.85 元涨到了到期日的 406.84 元(4006.84−3600=406.84 元)。因为是卖出看涨期权,所以大约有 288 点的亏损。这说明即使期权被高估,卖出期权也不一定就有收益。虽然期权有亏损,但由于同时买入了期货进行对冲,所以有 36.43 元的收益产生。

做此交易最初的原因是判断出未来标的资产波动率 30%比隐含波动率 40%小, 适合做卖出期权。但交易员只是卖出了被高估的期权,利用标的资产或者期货每 10 分钟做一次 Delta 期权卖方的事后风控 对冲,最初对交易员有利的 EDGE(表示市场价格与适当价格之间的差距)为 38.期权卖方的事后风控 5。

如果不计手续费,到期日就会有 36.43 元的收益。虽然之间存在误差,但这只是单独列出某一条路径时才会发生的差异。当 nPaths 设置为 30 之后,对 30 条路径综合分析,就会发现平均收益为 38.09 元,与 EDGE 的 38.5 近似。而30 条路径的收益标准差为 3.28,也不是很大。

模拟交易 2:预测值(38%)>未来波动率(30%)

现在我们假设预测的标的资产波动率在到期日为 38%,预测值仍然比隐含波动率(40%)小 2%,因此也要使用卖出看涨期权+买入期货组合。与模拟交易 1 一样, 这里我们同样用 30 条路径中的一条进行分析,即也将 nPaths 设置为 30,如下所示。

这次的标的资产价格从 3500 开始到 3470.92 元结束。如果在卖出看涨期权后, 没有做 Delta 对冲,那么到期时会有 118.85 元的收益,但如果做了 Delta 对冲,就会有42.71 元的收益。30 条路径的平均收益是 37.93 元,与 EDGE 的 38.50 有差异。 与平均数基本上没有差异,但标准差为 11.64,相比模拟交易 1 的标准差 3.28 大了许多。

这样的差异是从哪里来的呢?模拟交易 1 的结果的前提是正确预测未来波动率为30%,因此各条路径的收益与 EDGE 没有太大出入。但在模拟交易 2 期权卖方的事后风控 中将未来波动率预测为 38%,因此就算平均收益差不多,但各条路径的收益与 EDGE 之间产生比较大的差距。

把未来波动率分别设置成 30%与 38%的希腊值的比较结果如表所示。

当未来波动率为 30%时,Delta 为 0.40,当未来波动率为 38%时,Delta 为 0.43。如果卖出看涨期权 100 个合约,则需要分别买入 40 手和 43 手期货合约才能使整体持仓的 Delta 为 0。虽然是很小的差异,但 20 个交易日下来一定对损益有影响。

模拟交易 3:预测值(25%)

假设预测的标的资产波动率在到期日为 25%,将波动率 25%代入期权模型中求得各个希腊值,再用求得的 Delta 交易至到期日。因为预测值低于隐含波动率,所以同样使用卖出看涨期权+买入期货的方式交易。

如图所示,收益为 44.53 元。30 条路径的平均收益是 39.65 元,标准差是 9.68。平均收益与 EDGE(38.50)虽然相近,但标准差比较大。而且从图右上角的椭圆形区域中可以看出,越是临近到期日,收益曲线就越平。标的资产在临近到期日时,价格在3300 元到 3400 元之间波动。

由此可知行权价为 3600 元的看涨期权的价格已经基本为 0。看涨期权价格是 0 元,则说明其 Delta 值也趋近于 0。因此不需要用买入期货的方式将 Delta 对冲为 0。换句话说就是整个持仓实际已经为 0, 不会因为标的资产的价格波动带来任何损益。

模拟交易 1、2、3 的结果如表所示,这是用不同的波动率预测值对 30 条路径计算的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平均收益与 EDGE(38.5)差不多。

这里虽然只提供了 期权卖方的事后风控 3 种情况,但也可以从中了解到,预测值与未来波动率差异越大,其收益的标准差就会越大。这些模拟结果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可以重新解读预测未来波动率在交易中的重要程度。如果已知未来波动率,则可以通过准确的 Delta 对冲将 EDGE 转化为收益,但未来波动率是无法被任何人预测的。

上表展示了当波动率预测值各为 25%、30%、38%时的平均损益。这里重要的不是预测值的具体数值,而是预测值在期初就比期权的隐含波动率 40%小这一事实。

把期权的隐含波动率与要持有到期的标的资产的波动率的预测值进行比较,若预测值比隐含波动率小,就可以认为期权被高估,从而卖出期权,同时买入或者卖出期货来对冲Delta。因此对于交易员来说,重要的不是精准预测未来波动率,而是判断预测值与隐含波动率之间的大小关系。

表中的核心在于未来波动率的预测值与隐含波动率谁大谁小。精准预测未来波动率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事情,但比较未来波动率的预测值与隐含波动率大小的关系就简单很多,只有两种可能性。但预测值的准确率越低,损益的标准差就越大。 如果交易次数较多,就会使平均收益向 EDGE 收敛。

以上说明都是对 Delta 对冲有效性的分析。以上的说明脱离了以往的限制,其意义在于,将准确预测未来波动率这一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转变为只需要比较预测值与隐含波动率之间的大小关系即可。

期权卖方的事后风控



期权的交易思维与系统应该如何构建?

01

期权思维的培养

标的物价格、执行价格、波动率、到期时间、无风险利率是影响期权价格的五个因素, 其中执行价格、无风险利率可以认为是固定不变的,无需过多分析,而习惯了期货交易思维的投资者往往只注重标的物价格对期权的影响,忽略了波动率和时间的重要性。

总之, 意识到多维定价事实,是建立期权交易思维的基础。

在单纯期货市场,无论是长线、短线亦或是套利交易,其本质都是 以预测价差为核心的 而投资中最难判断的便是准确预测价格,这也是导致大多数投资者认为期货交易难的根本原因,获利概率低,心理压力大。

最重要的是, 相对于标的物行情的判断,波动率和时间价值更容易把握,这是因为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波动率具有均值回复特性,即无论波动率大小,均有很高概率向其均值回归的趋势。时间价值变化规律性更强,随着到期日的邻近,期权一定是贬值的,其时间衰减速率也逐渐加大。在到期日,时间价值贬值为0,这是确定性的。

首先, 期权的流动性不及期货,期权合约众多,对某一具体合约来说,其交易量远远低于相应期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短线交易的规模; 其次, 期权的交易成本较高,尤其是在流动性差的情况下,做市商往往会抬高买卖价差,进而减少短线交易的利润; 最后, 由期权定价理论可知,期货每变动一个单位价格,相应期权的变动一定是小于一个单位的,这在无形中加大了短线交易的难度。

什么才是正确的期权交易思路呢? 罗伯特•汤普金斯(Robert Tompkins)在其著作《解读期权》(《Options Explained》)中,对期权交易和期货短线交易的对比做了经典阐述。

期权交易与标的期货交易(或是现货市场)的主要区别是, 标的市场的交易更像是游击战,你快速地买入和卖出,在游击战中,你有时打败敌人,有时也被敌人打败。

卖方生存法则+例述期权压力测试

扫二维码 3分钟在线开户 佣金低福利多

【投资思维】卖期权跟卖保险的差异

最近欧洲发生大事,俄罗斯正式对乌克兰开战,影响着2022年金融市场,但不管世界如何变化,有些道理是通用的,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走期权路。 一般在讲期权基础知识时,会比喻买期权就像买保险,卖期权就像卖保险,我偶尔也会这样举例,但随着这概念的普及,我发现有些投资者可能有误解,毕竟当保险公司稳赚,谁不想做稳赚的生意,但期权卖方每个月都会有人爆仓,而保险公司破产就比较少见。 以下就来比较个人投资者做期权卖方和保险公司的差异,让大家正确理解期权卖方,不用神话或妖魔化,毕竟它也是个搬砖活,赚辛苦钱。 1. 资金效率 我们买保险,是会固定付给保险公司一笔钱,然后在合同规定下,如果发生某些意外,会获得赔偿,而如果什么事都没发生,保险公司就稳稳赚走保费,所以只要保险公司的精算师团队厉害,卖出的保险有事先评估好,期望值是正的,也就是可能每收100亿元,未来5年大概率只赔出60亿元,那就净赚了40亿。 但赚钱故事还没完,保险公司这个100亿元是预收,也就是他们提前获得无成本的资金可以用,我是不清楚保险行业资金储备要求,如果限制不严的话,那这100亿大部分去买安全的长期国债,每年还能获得3~5%的收益,买到的国债还能质押换钱,持续空手套白狼。

2. 风控自由度 不论你是开保险公司、开赌场、卖期权,面对这种长期胜率高、单笔盈亏比小的生意,风险控制尤其重要,往往一个黑天鹅暴击,可能就go die了,全球最大保险公司AIG,在08年金融海啸差点就结束生命。 风险控制,也就是风控,又分事前风控、事中风控,事后风控,一般保险公司比较多的是事前风控,提前做好各种盈亏分析、风险评估,压力测试等,但遇到出乎意料的事,比较难有策略可以应对,当然也是可以再保险,只是处理流程比较复杂和麻烦,也不一定有对手方愿意接。

3. 产品成本和定价效率 期权买卖方针对某个合约达成交易,保险公司与客户签订保险合同,看似都是互为对手方交易,但两者的交易成本差很多。 如果市场波动加大,期权卖方为了弥补可能的损失,会把权利金提高,让买方彩票成本加大,而且由于是公开竞争市场,权利金会时刻变化,在一些多空矛盾、情绪敏感时期,权利金可能会突然升高或突然暴跌,这样对卖方是机会也是风险。

期权卖方如何赚钱? 我们知道期权卖方会收权利金,最大获利就是当初开仓时获得的权利金,只要持有期间没有对你不利的行情走势,就能赚钱,跟保险公司收保费很像,但期权的权利金由于时刻在市场交易,会受方向、时间、波动率影响,赚钱的速度不是线性,也就是1万元的权利金,距离到期20天,你可能过1天就赚了8000元,也可能过19天才赚1000元,这是很大的差异。

一般人可能贪心说,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是全都要,这三个方面的钱都想赚,那这样就容易走火入魔,顾此失彼,因为不管你想怎么样,你一开始收的权利金是固定,把它拆分成三维度,其实是在对你的交易做深刻思考,进一步想到这笔交易什么时候出场?如何止损止盈? 当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就容易陷入迷失,如果你是在区间做卖方的短线策略,当方向做对时,例如从区间底部反弹到区间顶部时,有些小获利,那就应该出场,面对赚钱,我相信一般人也容易判断,但如果亏损了,就比较纠结,例如一样是区间做卖方的短线策略,你先卖认沽期权,而行情的确上涨,做对了,但隐含波却上升,结果权利金不跌反涨,此时你浮亏了,怎么办?你可能很容易决定继续扛,等波动率回落,结果过几天,行情反向大跌,波动率也没回落,权利金暴涨,你浮亏加大… 进场前就得想好此次交易获利的核心是什么?如果跟想象不一样,如何处理比较好,不然遇到各种意外,不是手忙脚乱止损,就是吓傻呆住等奇迹。 最后提一点,期权卖方要长期生存且赚钱,风险控制是非常重要,我们在各种培训、直播里一再强调,宁可杞人忧天,也不能盲目乐观,想要拼高收益,别用卖方拼,你可以用买方拼,卖方追求的是稳健,需要耐心,靠长期高胜率来弥补短期亏损。